2019年11月24日下午, CCF YOCSEF哈尔滨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区新主楼智慧教室成功举办专题论坛。论坛的主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C+X,还是X?”。论坛论点合理,讨论热烈,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本次活动的执行主席是YOCSEF哈尔滨主席孙广路和AC委员景维鹏。
活动开始,执行主席孙广路介绍了本次活动邀请的嘉宾,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刘宏伟教授,东软集团总裁助理谢尚飞(YOCSEF沈阳主席)、东北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李丹、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唐远新,以及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底晓强(YOCSEF长春主席)、吉林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主任温长吉(YOCSEF长春AC委员)、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马吉权(YOCSEF哈尔滨AC委员)、哈尔滨金融学院专业带头人李俭、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主任史健婷、哈尔滨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克朝(YOCSEF哈尔滨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孟德昕(YOCSEF哈尔滨委员)、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孙冬璞(YOCSEF哈尔滨委员)、李成严、东软集团经理吴丙庆(YOCSEF哈尔滨委员)等。YOSEF哈尔滨副主席保鑫,学术秘书孙艳庆,AC委员宋显华、李晓坤、宋洪涛,以及3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青年专家参与了本次论坛。
孙广路主席主持论坛
在引导发言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长、博士生导师刘宏伟教授分享了“厚基础,深专业,通专融合,应对新挑战”的报告。刘老师认为,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创新科学技术。他还从生产力发展历史进程、多专业交叉融合等角度,阐述了本科生教育应更加关注培养具有深厚基础知识和较强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刘宏伟教授引导发言
第二位做引导发言的是东软睿道总裁助理谢尚飞先生,他分享了“产教融合 助力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报告。他简要介绍了东软历史,表明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给出了东软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全面解决方案。
YOCSEF沈阳主席谢尚飞引导发言
第三位做引导发言的是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丹副教授,题目是“工程教育认证促进高水平一流专业建设思考”。他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和本科教学质量国家规范的对比分析,给出了做好本科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培养的路线图。
李丹副院长引导发言
第四位做引导发言的是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唐远新副教授,题目是“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他分享了在地方高校或省属高校的环境下如何做好本科生教育,特别是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问题的思考,指出不能做旁观者,而是要长期坚持、不断改进,才能取得好的专业建设效果。
感谢引导发言嘉宾
引导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思辨环节,青年专家和学者们围绕三个论题展开讨论:
1、如何明确各专业的内涵差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的同一基础、多个方向,还是“X”的多个方向并行发展?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
2、如何拆分出新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班底,扩充专业知识建设新专业方向,还是另起炉灶建设新的专业。
3、如何办好专业?包括人才培养体系、教材、教学方法、虚拟仿真实验、评价方式改革等。
李成严教授主持思辨环节
首先,就论题1,刘宏伟表示更支持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班底建设新专业方向,特别是应该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而知识是培养能力的依托。马吉权建议应该以不变应万变,把专业基础的东西把握住才是最重要的,以黑大为例,15年到19年培养方案中选修课的课程群不断在变,但基础的东西基本上保持稳定。景维鹏提出一个问题,博士招生以一级学科为准,但在本科、硕士阶段越分越细,未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方向在哪里?怎么定位“X”?孙广路表示更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如学科基础课程成绩、竞赛成绩,至于专业知识,比如网络,可能只是一门课或几门课的差距,基础学好以后,向”X”发展会更容易,可选的方向也会更广泛。刘宏伟认为,本科更多培养做人,如数理等基础知识,硕士培养做项目、做工程,博士应培养做大事、带团队。王克朝介绍了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采用专业+方向的方式,前两年专业核心课基础稳定,从大三开始进入专业方向与企业深度合作,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学与用的无缝链接。谢尚飞表示更赞成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企业需要的人分两类,一种是研究型,另一种是工程应用型,从东软经验看,这两类人才的需求量大约是20:80比例。李丹从本校本科生培养过程介绍了经验,对本科生而言更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根据学生兴趣确定培养方向。底晓强表示专业设置一方面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比如师资、教学环境等,另一个方面是与学校定位有关,根据学校情况设置专业方向。
就论题2,温长吉提问,在农林师范类学校中如何办好工科计算机专业,如何体现特色?李丹表示,林大完全是按照工科计算机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但从大方向来说专业培养目标应符合学校定位;从学生培养角度来讲,注重基础、注重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之间的传帮带,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唐远新也进行了回答,“目前的政策方面来说,如辅修、双学位等,与过去要求有所区别,但从总体上看培养方案还是聚焦计算机基础理论,使学生可以在前5学期完成基础培养,后面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外出实习的主要方向是行业龙头企业,如BAT等,且有严格评价过程。”
就论题3,李俭表示计算机专业在金融学校中处于辅助专业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支撑金融相关企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启发学生进行金融科技等交叉学科的融合学习。刘宏伟表示在线课或视频课不能替代课堂授课环节,面对面交流是学习最重要途径;视频只是纸质教材或媒介的延伸,教师指导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网络课不能替代课堂教学。史健婷表示本校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采矿专业为主的学校,以应用人才培养为主,她提出一个问题“从产教融合方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该如何办好?”谢尚飞进行了回答,“从产教融合角度来看,专业应做好定位,应该聚焦本学校行业特色,面向人才需求进行培养。”保鑫进行了发言,“学校与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时,应考虑合作企业的强项,也就擅长的专业领域,与企业合作其实是与该企业的优势行业合作。”孙冬璞介绍了本专业在2015年和2019年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的情况,针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设置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方向,开设了相应的方向选修课。”哈尔滨AC李晓坤、宋洪涛等也从不同角度发言,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的方法,如研究型、项目型和表达型等。
线下、线上各抒己见,同步直播
通过深入研讨,论坛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1. 应该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主体,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分出不同的专业方向,也就是”C+X”的模式。
2. 应该以基础知识体系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学生的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来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3. 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可以灵活地采取多种方法,但视频课和在线课等资源不能代替教师讲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仍然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部分与会者合影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